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最新动态

下载中心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82,599
今日访问量: 18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曾用刊名:单克隆抗体通讯

主管单位:空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免疫学会

主       编:陈志南

编辑部主任:方   亮

编辑出版:《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       编:710032

出版周期:月刊

标准刊号:ISSN 1007-8738

               CN 61-1304/R

2025年07期
基础研究

LncRNA EFRL在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胞葬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杨佳琪;张正皓;马芳;夏童童;刘虹麟;熊建团;马胜超;姜怡邓;郝银菊;

目的 探究胞葬作用相关长链非编码RNA(EFRL)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动脉粥样硬化(AS)巨噬细胞胞葬作用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设立对照组(0μmol/L Hcy)和Hcy干预组(100μmol/L Hcy), Hcy干预的巨噬细胞转染锁核苷酸(GapmeR)后设置EFRL敲低阴性对照组(Hcy联合LNA-NC)和EFRL敲低组(Hcy联合LNA-EFRL);高通量测序获得差异性表达LncRNA MSTRG.88917.16(EFRL),基因组浏览器(UCSC)分析保守性,转录本蛋白编码潜能预测工具(CPC)和转录本蛋白编码能力预测软件(CPAT)分析编码蛋白能力,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基因组破译方面的数据库(KEGG)分析相关生物学功能;核质分离法和RNA-FISH检测EFRL在巨噬细胞中定位;实时定量PCR检测Hcy干预的巨噬细胞中EFRL及靶基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基因(SPAST)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紫外线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技术结合体外巨噬细胞胞葬实验分析巨噬细胞胞葬作用;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18含量。结果 鉴定新的LncRNA MSTRG.88917.16并命名为EFRL(Efferocytosis Relatived LncRNA,胞葬作用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UCSC、 CPC、 CPAT明确EFRL保守性高且不具备编码蛋白能力,GO、 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EFRL可能参与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核质分离法和RNA-FISH检测EFRL定位于巨噬细胞细胞核;与对照组相比,Hcy组中EFRL及靶基因SPAST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0 min)相比较,实验组(15、 30 min)凋亡率Annexin V>85%;与Hcy联合LNA-NC组相比,Hcy联合LNA-EFRL组中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增强,介导的炎症因子含量降低;与Hcy联合LNA-NC组相比,Hcy联合LNA-EFRL组中SPAST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降低EFRL的表达能够缓解Hcy抑制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过程,其机制与EFRL调控下游靶基因SPAST有关。

2025 年 07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0293,822704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20601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U21A20343);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23BEG02074,2022BFH02013,2021BEG02033)
[下载次数: 4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FTO调控Notch1通路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BMSC归巢的影响

王坤;方昊翔;曹晓梅;

目的 观察N6基腺嘌呤(m~6A)甲基化调控缺刻基因1(Notch1)通路对哮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的影响,以及中药复方阳和平喘颗粒干预研究。方法 采用大鼠BMSC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将提取的细胞分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组、哮喘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以下简称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 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 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 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检测共培养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MSC归巢水平和归巢标志物;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1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细胞组BMSC归巢水平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Notch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蛋白表达升高。与共培养细胞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BMSC归巢水平及CXCR4、 SDF-1表达升高,Notch1、 Hes1蛋白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Notch1、 Activated Notch1、 RBP-J、 Hes1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升高,BMSC归巢水平降低。与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 RBP-J mRNA, Activated Notch1、 Hes1蛋白表达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 RBP-J、 Hes1 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及Notch1、 Activated Notch1、 RBP-J、 Hes1蛋白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可能通过上调FTO表达,抑制下游Notch1信号通路表达,从而促进哮喘BMSC归巢,减轻哮喘炎症。

2025 年 07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05053);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5053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22rcyb015);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培育一般项目(YQYB2024026)
[下载次数: 2,18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龙胆苦苷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王继绪;朱英斌;陈茂丽;韩永峰;

目的 探究龙胆苦苷(GPS)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分泌型磷蛋白1(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 TGF-β联合GPS(25、 50、 100、 150)μmol/mL组,EDU检测细胞增殖、 TranswellTM检测细胞侵袭、 Western blot法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一型胶原蛋白(COL1A1)蛋白表达。分离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1-CM)用于处理TGF-β组、 TGF-β联合GPS组LX-2细胞,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浓度,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以及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DARTS)实验和Western blot法验证GPS对MIF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 TGF-β组、 TGF-β联合M2-CM组、 TGF-β和oe-NC联合M2-CM组、 TGF-β和oe-MIF联合M2-CM组,分析细胞上清液iNOS、 Arg1浓度及细胞增殖、侵袭、 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变化。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 TGF-β组、 TGF-β联合oe-NC组、 TGF-β联合oe-MIF组、 TGF-β和oe-MIF联合GPS组,Western blot法测定MIF与SPP1蛋白表达。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究GPS对体内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加,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增强,而GPS干预能够抑制TGF-β条件LX-2细胞增殖与侵袭,并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上调、 Arg1浓度下降,并且M1-CM处理在TGF-β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iNOS浓度、降低了Arg1浓度,同时促进了细胞增殖与侵袭,上调了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而GPS能够逆转M1-CM干预的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F为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之一,且GPS能够靶向并抑制其表达。相比于TGF-β组,M2-CM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下降、 Arg1浓度增加,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减弱,然而过表达MIF后,逆转了M2-CM的干预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TGF-β组MIF与SPP1蛋白表达增强,过表达MIF后MIF与SPP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而GPS干预则抑制了MIF与SPP1蛋白表达。动物实验中,GPS干预治疗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并抑制肝组织中MIF与SPP1、 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结论 GPS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

2025 年 07 期 v.41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WS063)
[下载次数: 3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泛素特异性肽酶21增加FOXM1稳定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噬细胞M2极化的机制研究

董敏;徐敏;方德容;陈一源;张明哲;

目的 探究泛素特异性肽酶21(USP21)增加叉头框蛋白M1(FOXM1)稳定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EM)巨噬细胞M2极化的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ESC)和常规健康评估者正常子宫内膜基质细胞(NESC)进行体外培养,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USP21和FOXM1表达水平。将EESC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实时定量PCR检测M1极化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M2极化标志物CD206、纤连蛋白1(FN1),流式细胞术检测M2标志物CD206,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USP21与FOXM1相互作用及FOXM1泛素化水平,放线菌酮(CHX)实验检测FOXM1蛋白稳定性。结果 与NESC组相比,EESC组细胞中USP21和FOX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NESC联合M0组相比,EESC联合M0组细胞中M1极化标志物(IL-6、 CXCL10)表达无显著差异,M2极化标志物(CD206、 FN1)表达升高,M2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细胞上清液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IL-10和TGF-β水平升高,以上表明去泛素化酶USP21在EM中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敲低USP21或FOXM1均能抑制EM巨噬细胞M2极化。EESC中USP21与FOXM1存在相互作用,FOXM1泛素化水平下降,FOXM1蛋白稳定性增强。过表达FOXM1逆转敲低USP21对EM巨噬细胞M2极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去泛素化酶USP21与FOXM1相互作用,增加FOXM1稳定性,促进EM巨噬细胞M2极化。

2025 年 07 期 v.41 ; 2024年度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kj2024-438); 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合作)(遵市科合HZ字(2023)231号)
[下载次数: 3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GBP2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上皮细胞转化促进硅肺进展的机制研究

陈茂茜;吴静;李宣;周家伟;刘亚锋;郭健强;成安琪;胡东;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硅(CS)刺激后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明确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GBP2在硅肺患者的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GBP2定位于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S刺激THP-1细胞通过GBP2激活c-Jun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并促使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发生,在上皮细胞中GBP2通过上调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结论 GBP2不但在巨噬细胞中激活c-Jun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以及发生巨噬细胞M2型极化,而且在上皮细胞中激活转录因子KLF8发生EMT,共同促进硅肺的进展。

2025 年 07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483,42042055); 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科研项目(OMH-2023-09)
[下载次数: 26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公告栏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我刊网上投稿系统已正式启用,从2024年8月起,新投稿的作者可通过https://xbfm.cbpt.cnki.net/或邮箱immuedit@fmmu.edu.cn两种方式投稿。此外近期接到作者反映,收到邮件通知称文章被录用,要求加工作微信。目前我刊没有任何面向作者的工作微信或者工作qq,请广大作者注意辨别发件邮箱,以免上当,特此声明!其他未尽事宜可通过电话(029-84774550)与责编联系。给作者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感谢各位对《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2024年8月